这一夜 他们距离“疯狂马勒”的终点 还有“一步之遥”

来源:

阅读:

作者:记者 厉玮 文 丁以婕 摄 来源:杭州日报 日期:2019-06-18

 

       在马勒的所有交响乐作品中,第二交响曲《复活》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995年4月21日,美国指挥家卡普兰指挥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在北京上演《复活》,第一次将马勒作品带到中国乐迷面前。201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之日,上海交响乐团再次奏响《复活》,用音乐带来了抚慰和希望。

       马勒的创作向来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高难度著称,《复活》也不例外。6月15日晚,杭州爱乐乐团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近200人一同演绎这部鸿篇巨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俞峰执棒,旅奥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中央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牛莎莎献唱。

       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赛程到35公里时段最难熬。马勒二的上演,也意味着杭州爱乐乐团“疯狂马勒”系列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马勒二需要8个小号、10个圆号,完全是超常编制,这次杭爱外借了不少乐手。庞大的打击乐隐藏在舞台之后,4个小号手、3个圆号手则站上了二楼的观众席,让乐音从木管声部的上方,回旋在歌剧院的空中。

       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粗犷有力的旋律缓缓拉开序幕,制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紧张感。伴随着双簧管和竖琴的介入,算下来,本音乐季杭外爱乐乐团的每一场演出都至少要110余位演出人员打底。下个月音乐季闭幕音乐会的马勒第/交响曲,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千人阵容,也将创下杭州大剧院参演人数之最。届时,当巨大的声浪席卷全场,也将正式宣告杭爱“疯狂马勒”系列的完美收官。这既是杭州国际化进程中与世界完成的一次文化对话,也将是杭州交响乐发展水平提升的一个最好证明。眼下,杭爱的乐手们正同心协力、破釜沉舟地迎着强风,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