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优雅揭幕2018杭州国际音乐节
来源:
阅读:
作者:主任记者 张玫 来源:青年时报 日期:2018-07-16
昨晚7:15,距离2018杭州国际音乐节开幕还有15分钟,在围绕杭州大剧院四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前,著名的钱江新城灯光秀,突然打出“中国元素、音乐国际”的主题大秀,70万盏LED灯,将这个属于杭州自己的国际音乐节,绚烂地映射在钱塘江两岸。
声音有点嘶哑的杭州爱乐团长邓京山,再一次扎起了红色领带。去年首届杭州国际音乐节,近400位中外音乐家会聚钱塘江畔的盛景仿佛还在眼前,如今第二届又相约而至。在这场由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杭州文广集团主办,杭州文广演艺集团和杭州爱乐承办的盛大音乐节上,包括19场驻节演出、2场特邀演出、9场社会公益演出、5场音乐讲堂以及音乐大师班、音乐快闪等活动将在两周内集中上演。
毋庸置疑,这座城市为音乐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公交车站台前,在写字楼电梯间,在报纸广播电视甚至钱江新城灯光秀上,你都能看见杭州国际音乐节的影子。一列载着音乐的火车,正高速带着杭州爱乐乐团与整个城市的音乐梦想,呼啸而来。
王健
好像在一个新世界里
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
开幕音乐会由2018杭州国际音乐节音乐总监杨洋执棒,杭州爱乐担任现场演奏,杭州元素成为绝对的主角。一曲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的中国作品《金蛇狂舞》过后,杭州爱乐委约作品,由杭州籍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水袖》,终于揭开了它世界首演的神秘面纱。王健的那把大提琴,扣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中国戏曲舞台上水袖的一点一顿,一抛一撒,一虚一实,在大提琴弓弦的往来之间,造就了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梦幻之感。
当今最好的华人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提早数日就开始进驻大剧院进行排练了。事实上,每部现代作品的首演,都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与压力。因为不少全新创作的作品,听起来都会带着些许古怪甚至刁难。但是王健坦言,早在他拿到《水袖》的初稿时,就觉得这完全是一部发挥了大提琴声音特点且非常好听的作品。“它很斑斓,带着江南戏曲的元素。仿佛突然看到有个熟悉身影在你面前飘过,好像在一个新世界里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
生在西安长在上海,王健却与杭州建立了无与伦比的深厚感情。在去年成为杭州爱乐这个乐季驻团艺术家的日子里,王健与这个年轻的城市乐团,一起度过了很多个难忘的音乐日夜。“尽管杭州在中国是一个很出名的城市,但是可以说,这个乐团已经超出这个城市的地位了。”面对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音乐盛典,王健毫不吝啬地评价说:“如果说要有一个城市适合搞这样的音乐节,那一定是杭州。还有哪个城市像杭州这般诗意,优雅又国际。”
周天
《水袖》的古典浪漫主义色彩
符合杭州的气质
都说作曲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但是此刻坐在台下的旅美杭州籍作曲家周天,却在家乡观众热烈的掌声包围中有些激动。在《水袖》谢幕的那一刻,他激动地上台与王健、杨洋紧紧相拥。这个从杭州走出去的80后青年作曲家,一路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到茱莉亚音乐学院,再在培养了无数好莱坞艺术人才的南加州大学摘得博士学位,更在第60届格莱美奖评选中获得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此前他在杭州图书馆为国际音乐节预热的“音乐背后”讲座上,周天就被不少杭州家长当成了教育典范,“太优秀了,他是杭州人的骄傲。”
周天的父亲是杭州著名的通俗音乐作曲家。受西湖和大运河水滋养的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舞台前听音乐看戏。所以他才会在为杭州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中国大运河》里,运用船工号子的元素,又找来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做越歌吟诵。这一次的《水袖》,是他为杭州创作的第三部作品。当邓京山找到他想为杭州爱乐委约一部关于杭州的新作时,两人一致觉得,音乐是抽象的,如果再写西湖或是断桥这样的具象作品,反而给自己框死了。
“你知道每个作曲家都有一本作曲本子,我会把自己某个时期的灵感和想法都记在上面。”于是当周天打开这个本子,《水袖》的一段旋律就跳了出来,“我认为这种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非常适合同样浪漫的杭州气质。”有意思的是,这部耗时半年创作的作品,中途还被一个美好的意外打破。“当时我的女儿出生了。非常巧,我和王健、杨洋,差不多都在一个时候当了父亲,而且都是女儿。”周天笑言,大家可以仔细听一下《水袖》的第三、第四乐章。“那是我女儿出生后写的,很不一样,蕴含了我更多的爱。”
张建一
杭州做国际音乐节的野心
可以更大一些
随后登场的旅美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和墨西哥女高音歌唱家凯伦·加迪亚萨瓦尔,为现场观众带来《北京颂歌》以及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的经典唱段。张建一宽厚的男高音,在这个雨后的初夏显得格外绵醇。
这位当年从杭州走向世界的旅美男高音歌唱家,一直对家乡心怀感恩。在1978年考入杭州歌舞团之前,张建一是湖州玻璃厂的一名司炉工。从杭歌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再到在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会比赛获得第一名,成为活跃在一线的华人歌唱家,张建一一路走来,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动态。现在兼任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的他,一心想要回馈家乡,“我希望能给杭州做一些实事,比如在声乐人才的培养上,我想引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多为杭州培养些人才。”
而杭州爱乐,则是他一点点看着成长起来的。当初筹备杭州爱乐时,正是张建一把邓京山牵线给了中国爱乐的艺术总监,如今也是杭州爱乐艺术委员会主席的余隆。“余隆有很多办乐团的先进思想,他推荐的杨洋非常优秀,杭州的领导也都很有魄力,我很骄傲杭州爱乐能有这样的成就。”
在张建一看来,杭州在做国际音乐节的定位时,可以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探讨。“我们学了几十年外国音乐,归根结底还是要学习对方长处,做好中国自己的优秀作品,用古典音乐的语汇跟世界交流。”他非常赞同做了2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余隆,一直在用高品质说话。“每年音乐节引进的乐团和曲目,都做得很扎实。其实杭州的野心可以更大一点,比如也可以将北京国际音乐节作为超越目标,我相信,杭州国际音乐节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