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帕格尼尼”与杭州爱乐联手演绎帕格尼尼 浪漫主义就像冬日里一把治愈系的火
来源:
阅读:
作者:主任记者 张玫 来源:青年时报 日期:2018-01-25
前夜大概是这个杭城冬日最冷的一天,鼻腔里呼出的气体,都能在夜空中定格成一个白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冰冷的夜晚,大家却又都聚集在了杭州大剧院——杭州爱乐乐团2017-2018音乐季“遇见大师III”,是不能错过的意大利指挥家里科·萨卡尼与被称为“东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
帕格尼尼的协奏曲,算得上是小提琴中最值得炫技的作品。音乐会由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拉开序幕。在欧洲音乐史上,有许多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用D大调写成,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都曾创作过名垂青史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这些音乐作品中独具一格的一首。这首作品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高超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
这样高难度的作品,在黄蒙拉眼中却带有一丝兴奋。没错,担任小提琴独奏的黄蒙拉,正有着“东方帕格尼尼”之称。早在22岁时,他就是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金奖得主。如今这位“东方帕格尼尼”演绎帕格尼尼,无疑是种妙搭。
43分钟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真是一部振奋人心的炫技作品。1980年出生的黄蒙拉现在正是最好状态的时候,他的琴声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他的演奏干脆、明净、果断,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变幻的色彩。即便我这样的重度感冒患者,尽管在参加音乐会前吃的那片感冒药,在暖气的作用下让人昏昏欲睡,但是音乐果真有治愈人的作用。在黄蒙拉的琴声中,我竟然克服了感冒药带来的嗜睡副作用,整个身体反而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起来,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加演的《磨坊女主题变奏曲》,也是一首帕格尼尼创作的炫技作品,黄蒙拉在演奏时用到的弹拨技巧,让人耳目一新。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意大利指挥家里科·萨卡尼,这位一头银发的大师,现在是布达佩斯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也曾任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的首席客座指挥将近20年之久。老爷子的指挥有一种充满能量的感觉,在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三章的高潮部分,老爷子居然像年轻人一样纵身一跃,那气势如虹的感觉,简直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萨卡尼带领杭州爱乐演绎了一首非常冷门的作品——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关于这部作品的资料少之又少,不仅标题“波兰”的获得是一个乌龙,甚至连柴可夫斯基本人都说:“我觉得这部交响曲没有任何值得特别称道的创意可言,但织体方面倒是前进了一步。”
不过在萨卡尼眼中,老柴的《D大调第三交响曲》和上半场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却是完美的组合:两者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都充满了精湛的技艺、抒情的凝思和似火的热情。
虽然这是萨卡尼第一次与杭州爱乐合作,不过这位和中国缘分不浅的指挥,曾受聘出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在将近一周非常专业又充满幽默感的排练过程中,他还和好几名演奏员成为了朋友。在得知明年是杭州爱乐建团第十年时,萨卡尼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太不可思议了!杭州爱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国际知名的地位,要知道,国外的主流交响乐团可能需要50年才能达到如此水平!”
据悉,1月20日,柏林爱乐双簧管首席乔纳森·凯利将与乐团一起演绎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吹响“柏林爱乐之声”,届时乐团艺术总监杨洋也将带领乐团再现充满哲学意味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