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最后一场音乐会 杭州爱乐奏响贝多芬爱的旋律

来源:

阅读:

作者:张玫 | 摄影:姜胜利 来源:青年时报 日期:2019-01-29

 

       杭州爱乐乐团春节前的最后一场音乐季演出,以贝多芬之名,再度爆满。1月的杭州,这两天气温回暖,有了春的感觉。前晚,这场贝多芬“之音”音乐会,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迎春花,在杭州大剧院带进了满园春色。音乐会前三天,票已全部售罄,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是送给这个即将迎来十周岁乐团最好的礼物。

       贝多芬不同时期的巅峰作

       精彩上演

       尽管上下半场只有两个曲目,但却是贝多芬不同时期的巅峰之作。上半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堪称“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部作品创作于1806年,正值贝多芬人生的上升期,此时,贝多芬正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里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于是作品三个乐章,无不彰显着作曲家满满的柔情蜜意。

       特邀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穿着藕荷色的露肩长裙,温柔地奏响贝多芬爱的旋律。作为年轻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的佼佼者,王之炅早在7年前就被阿巴多指定参加了琉森音乐节的演出。这场音乐会的名字贝多芬“之音”,也取自她名字中的“之”,与指挥洪音名字的“音”组合而成。

       在贝多芬那个时期,华彩部分都是留给独奏家发挥的。不过,现行的演奏跳脱不出几位大家的版本。小提琴家王之炅则在华彩部分演绎自行改编的乐段,令在场的听众耳目一新。配合定音鼓的切入,这段独奏尽力贴合贝多芬乐思的同时也平衡着技巧的展现。只有具备实力的小提琴演奏家才敢于以这种方式接受观众的审视。

       下半场的第七交响曲创作之时,则是贝多芬的人生低谷,因耳疾他的音乐事业受到了质疑。贝多芬几乎以全聋的状态创作了这首交响曲,但全无悲情,仍具有欢愉的律动色彩,也被诗人尼采称为“酒神的舞蹈”。第二乐章在首演时即被要求加演一遍,这个贝多芬最著名的慢乐章也是电影的宠儿。在场的《国王的演讲》《天启》等影迷尽享这美妙宏大的慢板时刻;乐迷也感动于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将如此精细的作品带给后世。

       远赴智利演出的小分队

       凯旋

       除了在杭州大剧院上演音乐会之外,杭州爱乐派出的赴智利演出的小分队,近日也正式凯旋。1月9日-25日,杭州爱乐参加的浙江杭州艺术团,受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委派,赴智利参加圣地亚哥一千国际艺术节以及维尼亚德尔马市第九届“欢乐春节”庆典等8场演出。

       最后一场演出是杭州艺术团的中国艺术家与智中文化中心的智利艺术家同台呈现的2019中国驻智利大使馆春节招待会。在招待会现场,除了领略杭州艺术团带来的舞蹈、魔术、变脸和铜管打击乐七重奏等节目之外,智中文化中心还带来智利当地草裙舞、面具舞、奎卡舞,让两国嘉宾赞不绝口。当铜管打击乐七重奏奏响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智利民歌《感谢生活》时,全场观众跟着节奏一起鼓掌。

       据悉,杭州爱乐在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场演出也相当重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将在美国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奥斯莫·万斯卡的带领下继续献演“疯狂马勒”系列。